总有那么一部电影or剧让你想要提起笔画下来,本博客专注推荐影视相关绘画,若你喜欢,请给原作者多多鼓励。

老的惰:

《极地》
豆瓣3886人平均打分9.4,跟藏民有来往的可爱女作家盛赞,促使我一口气看完全片七集。
不是因为它让我停不下来,而是因为我越看越怀疑自己审美出现问题,急追下去,期待惊喜在后面。
做面具的人、制靴的人、绘宗教壁画的人、铸刀的人以及熬防晒护肤品的阿婆闺蜜团,都很好,淳朴又风趣。
西藏,更是怎么拍都美。
然而,旁白强行抒情与感慨,人物故事与文体活动“演”的成分居多,挺假,不比洗涤心灵式宣传和观光大片式宣传高明到哪里去。
难怪我喜欢的两个藏族姑娘(一个目前在俄罗斯留学一个专门研究海外藏人社群)压根儿没提过它。

《犴达罕》
跟大制作《极地》比,顾桃导演的纪录片《犴达罕》,才是“用影像记录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”。
钱少人少器材少,让它在技术上瑕疵无数。
可是,它的内容,绝对当得起直抒胸臆的赞美——NB。
没有歌里唱的森林像海洋或鄂温克的马蹄雄壮,也没有主流文化产品常见的猎奇探秘或鄂温克人欢天喜地定居下来。
《犴达罕》镜头下的主角维加,既是猎户又是诗人,既是酒鬼又是画家,既是生活在某种政绩下的少数民族又是远离山林如断根的大地之子。
同属“少民”,我依然觉得,无论哪个民族,有些东西的归宿,难免是故纸堆、博物馆以及少数专业研究者,却同时能读懂他的寂寞以及他的抗拒改变不愿踏入现代的部分族人。
读高中时学校里有位酗酒的鄂伦春族教师,工作后在距敖鲁古雅(维加的家)不远的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活了三四年,因走亲访故住过几天嫩江叉子边聚居着达斡尔族的名叫“莫乎”的村庄。
鄂温克人、鄂伦春人、达斡尔人,清朝时统称索伦部,信奉萨满教,或是猎人或是战士,脚步停下,便会酗酒,导致人丁不旺。
仿佛天注定。
对他们而言,也许就像维加诗里说的,“如果有更文明世界的警察向我开枪/那就,开枪吧”,彻底告别,才会定住流离失所的灵魂。
但,在看过纪录片后,我挺高兴听说维加还活着并结婚了。
P.S.
犴达罕:满语,即驼鹿。

评论(1)
热度(124)

© 我们都爱画电影 | Powered by LOFTER